博客
关于我
后端响应到前端数据包装类、泛型
阅读量:231 次
发布时间:2019-02-28

本文共 2789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9 分钟。

分享一个返回前端数据的包装类

package com.xx.yy.rest;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 泛型,即“参数化类型”。顾名思义,就是将类型由原来的具体的类型参数化,此时类型也定义成参数形式,然后在使用/调用时传入具体的类型。 * 泛型只在编译阶段有效,在编译之后程序会采取去泛型化的措施,“参数化类型”变成具体的类型。 * 泛型通配符:当具体类型不确定的时候,使用泛型通配符“?” * 泛型类:是在实例化类的时候指明泛型的具体类型。泛型类型用于类的定义中,被称为泛型类。包括成员变量的类型为T、类名称后为
。 * 泛型方法:是在调用方法的时候指明泛型的具体类型 。只有声明了
的方法才是泛型方法,泛型类中的使用了泛型的成员方法并不是泛型方法。 * 定义的泛型类,就一定要传入泛型类型实参么? * 并不是这样,在使用泛型的时候如果传入泛型实参,则会根据传入的泛型实参做相应的限制,此时泛型才会起到本应起到的限制作用。 * 如果不传入泛型类型实参的话,在泛型类中使用泛型的方法或成员变量定义的类型可以为任何的类型。 * @author lhs * @date 2021年4月20日 下午7:42:02 */public class RestResponse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4577255781088498763L;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OK = "0";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FAIL = "1";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UNAUTHORIZED = "2"; private T data; // 服务端数据 private String code = OK; // 状态码 private String msg = ""; // 描述信息 // APIS public static RestResponse
ok() { return new RestResponse<>().setCode(OK); } /* * 1)public 与 返回值中间
非常重要,可以理解为声明此方法为泛型方法。 * 2)只有在返回值前声明了
的方法才是泛型方法,泛型类中的使用了泛型的成员方法并不是泛型方法。 * 3)
表明该方法将使用泛型类型T,此时才可以在方法中使用泛型类型T。 * 4)与泛型类的定义一样,此处T可以随便写为任意标识,常见的如T、E、K、V等形式的参数常用于表示泛型。 */ //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泛型方法。只有在返回值前声明了
的方法才是泛型方法。 // 静态方法要使用泛型形参的话,必须将静态方法也定义成泛型方法 public static
RestResponse
ok(T data) { return new RestResponse<>().setData(data).setCode(OK); } public static RestResponse
fail() { return new RestResponse<>().setCode(FAIL); } public static RestResponse
unauthorized() { return new RestResponse<>().setCode(UNAUTHORIZED); } public static RestResponse
fail(Throwable e) { return fail().msg(e); } public RestResponse
msg(String msg) { this.setMsg(msg); return this; } public RestResponse
msg(Throwable e) { this.setMsg(e.toString()); return this; } public RestResponse
data(T data) { this.setData(data); return this; } // 构造方法 public RestResponse() { super(); } // Getter&Setters // 这并不是一个泛型方法 public T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RestResponse
setData(T data) { this.data = data; return this; } public String getCode() { return code; } public RestResponse
setCode(String code) { this.code = code; return this; } public String getMsg() { return msg; } public RestResponse
setMsg(String msg) { this.msg = msg; return this; }}

使用示例

@GetMapping("/query")	public String queryPushTask(Integer id) {		log.info("查询推送任务");		RestResponse
rest = pushTaskService.queryPushTask(id); return JSON.toJSONString(rest); }
@Override	public RestResponse
queryPushTask(Integer id) { try { PushTask task = pushTaskMapper.selectByPrimaryKey(id); //RestResponse.ok().setMsg("查询推送任务成功"); return RestResponse.ok(task).setMsg("查询推送任务成功");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RestResponse.fail().setMsg("查询推送任务失败"); }

 

转载地址:http://okkp.baihongyu.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Mysql学习总结(58)——深入理解Mysql的四种隔离级别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59)——数据库分库分表策略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5)——MySql常用函数大全讲解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0)——并发量大、数据量大的互联网业务数据库设计规范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1)——MySQL优化之DBA级优化整理汇总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2)——MySQL连接com.mysql.jdbc.exceptions.jdbc4.CommunicationsException: Communications link问题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3)——Mysql数据库架构方案选择与分析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4)——Mysql配置文件my.cnf各项参数解读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5)——项目实战中常用SQL实践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6)——设置MYSQL数据库编码为UTF-8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7)——MYSQL慢查询日志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8)——MYSQL统计每天、每周、每月、每年数据 SQL 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9)——Mysql EXPLAIN 命令使用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6)——MySql之ALTER命令用法详细解读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0)——MySQL 优化实施方案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1)——MySQL 重复记录查询与删除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1)——数据库介绍(MySQL安装 体系结构、基本管理)再回顾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2)——MySQL 开发者开发,设计规范再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3)——MySQL 查询A表存在B表不存在的数据SQL总结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74)——慢SQL!压垮团队的最后一根稻草!
查看>>